湖南这场文旅“相亲会”,升级了你的“诗与远方”

时间:2025-07-21 来源:湘伴 责编:刘丹 编辑:邱梦

分享到

在文旅产业从“流量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如何让新技术真正赋能传统景区?如何让供需两端高效匹配,避免“技术空转”和“需求悬置”?

7月下旬,由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智创文旅·数启未来”——文化和旅游新业态新场景供需对接行动(沉浸式文旅)主题活动,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举办。

文化和旅游新业态新场景供需对接行动(沉浸式文旅)主题活动启动

作为全国系列活动的首发站,湖南集结了120余家需求景区、场景单位和57家新产品供给方案,旨在激发全国文旅产业在供需交流上的创新活力,带动新技术、新产品在传统场景的落地潜力,让智慧文旅从“看起来酷炫”变成“用起来便捷”“体验上优质”的美好现实。

供需“相亲”现场,数字与体验深度共舞

传统的文旅产业供需对接,常常被诟病如同“盲婚哑嫁”:技术供给方在云端高谈阔论,景区需求方在地上雾里看花。

湖南的这场供需对接行动,本质是打造一场“智慧相亲会”。通过生态化思维重构产业逻辑,让技术找到市场,让需求找到方案,实现双方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在对接会现场,科技企业纷纷亮出“看家本领”——

京东方艺云展示的数字艺术高清显示互动体验解决方案,让文物“活”起来;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的“中数光影嘉年华”数字赋能文旅场景综合解决方案,用科技演绎传统文化;

利亚德光电的面向旧城改造的全业态沉浸式新文旅场景解决方案,已让多个城市“越夜越美丽”;

芒果超媒的“综艺+文旅”模式,则开创了粉丝经济新玩法……

一个个生动的“造浪”场景,吹散了传统供需对接的隔阂,打开了湖南发展的思路之门。

活动现场

景区也不藏着掖着了:崀山景区率先抛出橄榄枝,提出智慧旅游的五大需求;莽山五指峰则期待构建AI监测系统;张家界武陵源更是描绘了沉浸式体验的蓝图……

“你有技术我有场景”的坦诚,直接把合作氛围拉满。

“现场反响特别好,供需对接效率很高”,知了青年艺术总监张涓说,差不多有100位嘉宾找她加微信,表达了进一步合作的意向。

这场对接会的成功,关键在于突破了传统模式的三重桎梏:科技公司从“我能做啥”变成“你要啥我做啥”,景区从“被动接招”变成“主动点菜”,双方合作也从“一次性买卖”变成“长期搭子”。

更深远的影响,还在于产业思维的革新。长沙五一商圈通过“智慧大脑”实现客流实时监测与智能疏导,借助“小诚优优”小程序构建诚信消费体系,2024年回访满意率达100%。

这种“管理智能化+服务人性化”的双重升级,证明供需对接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场认知革命。

当景区不再焦虑“如何智慧化”,科技企业不再困惑“市场在哪里”,游客则能享受到更自然、更沉浸的体验。而这,正是文旅产业从“流量时代”迈向“质量时代”的关键一跃。

“政策护航,企业扎根”,回答“何以湖南”

翻开湖南的文旅政策图谱,文化旅游作为优势产业,被列入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和13条重点产业倍增计划,足见其在湖南经济发展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推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倍增若干措施》《推进全省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链大招商的若干措施》《“文化+科技”行动计划》等政策,从财政补贴到税收优惠,从用地保障到金融支持,从技术创新研发到人才培养引进,构建了完整的政策“生态链”。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堪称这片“生态雨林”中最具活力的“乔木层”。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创智园

这里聚集着5家主板上市公司、202家规上企业的茂密树冠,21家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构成的庞大根系,以及6.4万名音视频产业人才形成的肥沃腐殖质层。

政策阳光培育了芒果超媒这样的“参天大树”,也滋养着知了青年等新锐“灌木丛”。当京东方艺云、利亚德光电等“外来物种”在此“嫁接”,形成的不是单一作物带,而是共生共荣的混交林。

放眼全省,科技与文旅融合的优秀案例,正在彰显湖南在文化科技融合赛道上的领跑姿态。

在韶山红色教育基地,AR技术绘制跨越时空的红色记忆长卷;在凤凰古城,光影科技与苗族文化完美融合;在湖南博物院,数字技术“让游客24小时好看”……

数据显示,2024年,湖南旅游业突破万亿大关。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4.31亿人次,实现游客总花费5350.98亿元,同口径分别增长9.21%、8.75%。

政策不是冰冷的红头文件,而是调节产业微气候的环境因子;企业不是孤独的拓荒者,而是共享生态位的有机群落。

正是在这样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产业生态下,湖南为文旅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搭建起了坚实的舞台,也为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全国组队“上分”,把技术和景区“焊在一起”

文旅产业的发展,不应是“一城一地”的孤立探索,而应是“全国协同、共荣共生”的宏大叙事。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战略均将文旅协同作为重要内容,推动跨省旅游线路整合、资源共享。

例如,湖南的“湘赣红”文旅品牌与江西的红色旅游形成联动,共同打造“大湘赣文旅圈”;广东的数字创意产业与广西、云南的民族文化结合,推动“粤桂滇文旅经济带”建设。

7月10日2025年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暨湘潭市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配套活动之红色文旅招商推介会在韶山举办

这种区域协同模式,既能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又能形成规模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

此次在湖南举行的文化和旅游新业态新场景供需对接行动(沉浸式文旅)主题活动,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供需双方的跨区域高效对接。

需求方涵盖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的景区和场景单位,供给方则来自北上广深及湖南、安徽、河南等地的头部企业。

风语筑、京东方艺云、利亚德光电等头部数字科技企业的参与,为内陆省份的文旅项目提供了沉浸式体验、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支持;而湖南本土企业如芒果超媒、知了青年的加入,则展现了在地文化IP的开发潜力。

在小编看来,这种协同发展模式也将重塑文旅产业价值链。

过去,中西部地区虽有丰富的文旅资源,但受限于技术和创意短板,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而东部科技企业虽有先进技术,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落地场景,无法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通过全国性的供需对接平台,有助于实现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推动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度融合。

4月8日晚,吉首市矮寨镇德夯苗寨,沉浸式5D苗境喜宴剧《德夯幻境》进行2025年首场预演

有人曾经说过:“用科技给文旅插上翅膀,但别忘了,飞行的终点是人间烟火。”

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而言,“要不要数字化”是一个伪命题,“怎样让数字化得更优雅”才是一个必答题。

站在湘江两岸举目眺望,这里的每一块电子屏都在讲述文化故事,每套算法都藏着风物密码。今日之湖南,正在用科技与场景重新定义“山水洲城”。

责编:刘丹 编辑:邱梦

来源:湘伴

湖南教育新闻
《湖南教育新闻》栏目简介

《湖南教育新闻》栏目简介

查看详情
国防教育频道
国防教育频道简介

国防教育频道简介

查看详情
湖南招考
直播预告!“湘就业”直播带岗2023年高校毕业生专场来了!

直播预告!“湘就业”直播带岗2023年高校毕业生专场来了!

查看详情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简介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简介

查看详情
奋斗青春号
奋斗青春号

奋斗青春号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